发表时间: 2023-03-27 13:58:44
作者: 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浏览:
3月25日,由慧创脑科学医疗装备长三角协同创新中心主办,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承办的“探索生命意识 解密大脑语言 - 2023全国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前沿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来自全国的近50位脑科学、脑疾病临床诊疗研究、心理学研究,以及科研转化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围绕近红外临床及科研应用,探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应用发展方向,共享、共研、共赢精准检测和诊断的全新图景,旨在推动中国脑科学发展和惠及更多脑部疾病患者。
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价已逐步迈入“精准检测、精准诊断”时代。
针对如何完成医工结合,将基础研究转化为医学应用,有效利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快速、便捷地对脑部疾病和临床疗效进行诊断和评价,从而造福广大患者,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应运而生,并已在科研发展和临床应用中取得可喜成果。
在现场致辞中,本次论坛的科研专场主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教授表示:
此次论坛的发起,必将有利于推动诊疗、康复事业的创新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国内脑科学领域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必将有利于促进领域学术水平能力的升级,增强相关产业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同时希望参会各方能在学科创新、产业合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建立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共赢,描绘出助力“健康中国”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樊瑜波教授大会致辞·
此外,本次论坛的临床专场主席,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主任-杨健教授表示:
通过这场论坛,业内的专家、学者们合力攻坚脑科学和临床医学领域,更好地发挥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的作用和价值,让学术研究水平越来越高,让临床诊疗手段越来越成熟,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让医疗机构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是在座共同目标。
·杨健教授大会致辞·
精彩发言回顾
【主办方】
慧创脑科学医疗装备长三角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长聘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慧创医疗首席科学家、董事长-汪待发博士分享了《慧创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专题报告,通过介绍国内近红外脑成像技术的领航者,国际脑科学研发及近红外技术医疗应用的领先者-慧创医疗的发展,详细描述了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方向及应用方案:
基于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超百通道全脑成像、多脑区、便携性、三波长、分时采集、超静音、多模态联用等的发展趋势。
NIRS设备国家标准起草单位慧创医疗利用自主研发的获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超100通道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装置NirScan、获得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便携式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装置NirSmart、穿戴式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NirsCute和一站式近红外数据分析软件NirSpark,为临床提供了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脑卒中、认知疾病、抑郁疾病等在内的模块化、功能丰富及简单易用的全疾病临床图谱方案和ToHIS专业集成方案。
慧创医疗在论坛现场,为专家和学者展示了各类临床方案,具象呈现了NirScan和NirSmart的落地与应用,许多专家纷纷亲身体验了相关疾病的检查过程,对慧创医疗给予了高度评价。
慧创医疗承担了4项国家重点项目,与北航等顶尖单位联合共建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为国内近红外脑成像技术发展和国际脑科学研发及近红外技术医疗应用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慧创脑科学医疗装备长三角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 长聘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慧创医疗首席科学家、董事长-汪待发博士 精彩分享·
精彩发言回顾
【临床专场】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李增勇教授,分享了《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及脑卒中康复应用》专题报告。
李增勇教授聚焦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在康复干预中的应用,通过分享外周磁电刺激、肢体运动训练及针灸三个临床研究,总结道: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可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一种无创、实时、动态重复的脑功能检测方法,可为临床康复方案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并可实时反馈康复干预疗效,反应和判断神经功能重建情况,在指导和优化康复方案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增勇教授介绍了脑卒中的背景、危害,提示神经科学发展为脑卒中提供了新的认识。随着康复新技术不断涌现,康复评估也面临关键挑战,缺乏评估-训练-反馈一体化的智能化康复训练平台。在这种背景下,李增勇教授与汪待发教授合作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致力于康复领域的临床与科学研究,并结合研发计划,介绍了近红外在脑卒中领域的前沿应用。李增勇教授提出,近红外应用于临床领域十分重要,例如,通过与治疗手段联用,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方案。李增勇教授聚焦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在康复干预中的应用,通过分享外周磁电刺激、肢体运动训练及针灸三个临床研究,总结道: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可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一种无创、实时、动态重复的脑功能检测方法,可为临床康复方案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并可实时反馈康复干预疗效,反应和判断神经功能重建情况,在指导和优化康复方案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李增勇教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张天宏主任 ,分享了《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认知障碍诊疗方面的新进展》专题报告。张天宏主任在报告中表示:
张教授在报告中表示,物理调控在神经科是新兴的诊疗方式,但以往的问卷等评定方式对这种诊疗的结果的评估存在一定的偏移,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可解决这一问题,在干预刺激方面可辅助刺激的种类及靶点的选择,还可客观反馈治疗结果。助力临床了解病人病程的本质,并将其融入到后续治疗中。此外,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还可用于早期筛查,实现早期评估,早综合干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张天宏主任·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黄富表主任分享了《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康复治疗科研中的应用》专题报告。黄主任提到fNIRS的时间分辨率高于fMRI,可实时监测大脑的真实情况。黄主任聚焦在实验设计方面:
黄富表教授聚焦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康复治疗科研中的应用,分享了fNIRS在康复治疗中开展任务设计的注意事项,并分享了团队的研究成果,证实了进行目的性高的作业活动比进行目的性低的作业活动时,大脑前额叶区域活化更明显,表明在对脑障碍患者进行作业疗法时,可以考虑让患者多进行目的性高的作业活动,从而最大程度的改善其功能,提高其ADL能力。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黄富表主任·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久菊博士,进行了《fNIRS对常见精神疾病的辅助诊断》专题报告。王久菊博士分享了fNIRS在常见精神疾病的辅助诊断中的应用及其研究团队当前所使用当前所使用的研究范式:
语言流畅性任务(verbal fluency test,VFT)和n-back任务,其中,语言流畅性任务已被临床普遍应用。由于其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当前该检测在临床也受到病患的认可。当前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对于精神分裂、抑郁倾向、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AS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等领域的应用越发成熟,王博士也分享了其团队在这些领域的临床应用和科研进展。针对临床个体化诊疗情况,王博士也分享了其团队对于临床常见近红外波形的解读,健康个体,精神分裂个体,抑郁倾向个体,双向情感障碍个体,焦虑个体和临床复杂波形。每种典型个体在近红外波形及特征值上存在显著差异,临床医生结合临床诊断和近红外客观波形与数值给出临床建议。由于近红外指标的客观性,病患对于该检测认可度高,检测参与度高,有效提高临床诊疗方法和准确度。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王久菊博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楚怀主任,分享了《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肌骨疼痛康复中的应用》专题报告。王楚怀主任分享了临床康复的重点关注领域,神经疾患如脑卒中、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以及骨关节疾患如脊椎退变疾病、骨关节炎、骨质疏松、肌骨和关节疼痛等。并结合姿势(运动)控制系统与脑和临床的关系,着重介绍了fNIRS在肌骨疼痛评估中的应用,包括肌纤维疼痛、骨关节炎、慢性腰痛等相关方向,以及结合fNIRS与iTBS、rTMS等治疗手段进行治疗效果评估的前沿研究。王教授会上表示:
现有的疼痛评估方式依赖于临床和患者的自我报告,主观性强,且需要患者认知功能良好,不适用于婴儿、儿童、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而fNIRS作为一种特异性的检测疼痛的工具即生物标志物,具有特异性及客观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楚怀主任·
北京回龙观医院-李晓虹副院长在现场展示了《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精神科临床探索》。李晓虹副院长表示:
当前国内外研究团队和临床工作的结果表明,fNIRS为精神疾病的辅助诊断、鉴别诊断提供客观生物学指标。结合fNRS技术还可以对精神疾病领域的其他方向进行探索和应用,如,抑郁倾向群体的社会活动积极性、物质依赖和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诊断以及在应激障碍治疗中的使用研究等。fNIRS技术还可以用于神经反馈,改善脑功能,调整认知和平衡情绪及用于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为优化综合诊疗方案提供实时动态影像学依据。此外,针对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效果好,出院后很快症状复发,病情反复的情况,李晓虹副院长也提出未来可以通过fNIRS超扫描来探索多人际互动的真实世界中,患者与家庭成员互动模式,患者在社区康复管理人际互动模式对其病情的影响。
·北京回龙观医院-李晓虹副院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邢佳主任,为我们带来了《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精神认知领域研究范式设计》主题分享。邢佳主任表示:
我国脑健康领域面临重大挑战,脑健康检测可观测脑网络状态和脑激活状态。在实际临床的检查中,语言流畅性任务(VFT)可通过脑激活为临床及科研工作中提供fNIRS精神疾病临床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基于Go/No-Go范式的反应抑制能力测量和静息态范式,目前是研究和评估ADHD和ASD疾病的主流手段之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邢佳主任·
精彩发言回顾
【科研专场】
大会纵深科研、临床两大板块,由清华大学心理系张丹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卢春明教授带来fNIRS技术的科研应用,深度阐述脑科学发展。
·清华大学心理系张丹教授·
清华大学心理系-张丹教授作《基于近红外脑际神经耦合的噪声下言语理解神经机制研究》主题报告。张丹教授围绕超扫描和言语的研究,分享了基于近红外脑际神经耦合的噪声下言语理解神经机制的系列研究:
使用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测量了人在倾听自然语料时听觉系统和感觉运动系统的神经活动,并通过计算听者和讲者的神经耦合及其行为学相关的方式探索人在噪声条件下理解言语的神经机制,研究从脑际视角出发,为探索噪声条件下自然言语理解中两个神经系统的功能差异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卢春明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卢春明教授分享了《自然语言加工的层级预测机制》专题报告。卢春明教授围绕自然语言加工的层级预测机制,通过分享fNIRS在语言,人际交互中开展的研究,强调了fNIRS在人际语言加工中的重要价值,并总结道:
具有嵌入结构的自然语言加工在大脑皮层上具有稳定的层级结构属性;此外,人际预测编码可能是从浅层语义通达深层语义的计算机制;最后强调,人际超扫描的研究表示时滞脑间神经同步可能是人际预测编码的神经基础。
两位教授在近红外的开拓应用方向都是领军学者,以其渊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为我们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利用近红外进行脑科学研究的宝贵经验。
精彩发言回顾
【圆桌会议】
本次圆桌会议,邀请到了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艳国主任(主持人)、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穆俊林副院长、鄂尔多斯第四人民医院-孙利东院长、赤峰市精神卫生中心-张云河副院长
作为一种无创脑功能神经影像技术,如今在我国,近红外已经实现了临床多种自然场景下患者脑功能的快速检查,在临床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精神疾病层面。
在交流发言及圆桌会议环节,与会专家们围绕抑郁焦虑、心理、重性精神疾病、双相情感障碍,以及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层面等方面话题展开讨论。
·圆桌会议交流现场·
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穆俊林副院长认为:
fNIRS在精神病学中的应目前大多是近红外单一检测,将来近红外和脑电连用对患者检查会更加精准。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便携性好、无噪音、无创且对受试者动作不敏感、空间分辨率高、可实现对人体大脑高级认知功能的研究等。
脑电技术是一种使用电生理指标记录大脑活动的方法。脑电和近红外在相同的神经活动中采用不同的方式捕捉信号,可以准确、全面、实时地测量大脑在认知过程中的活动,实现全面、实时的脑成像分析。
鄂尔多斯第四人民医院-孙利东院长认为:
fNIRS可以探测脑区的各种脑活动,可用于精神疾病的临床检查、评价和研究,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可以采用经典的语言流畅性范式(VFT),进行临床检查,也可以采集静息态数据,用于疗效的评价,辅助治疗方案的优化。目前针对抑郁、焦虑相关的研究也已经发表了大量的SCI论文。此外,孙院长还特别提到:慧创近红外设备采用了更为先进的第三代近红外技术,脑功能检测更精确。
赤峰市精神卫生中心-张云河副院长认为:
相比传统的脑功能成像模态,如:脑电EEG、功能核磁共振fMRI、核素成像PET。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NIRS是最新一代的脑功能成像模态,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厘米级定位,显著优于脑电)、抗运动干扰、抗电磁干扰、可移动性强等诸多优势。
近红外脑功能成像设备作为一种无侵入式脑成像设备,准备工作简单,采集装置易于佩戴。采集过程中不会严格限制被试的动作,所以适用范围广,尤其适合低配合度的包括儿童及青少年群体。
授牌仪式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临床应用示范中心 】
当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老年认知障碍多模态评估与智能康复系统研发 - 临床应用示范中心”授牌仪式隆重举行。
会上,为7家作为“临床应用示范中心”参与到本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医院进行了授牌,以此表彰参与单位在老年认知障碍研究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认知障碍工作研发方面迈向了新的阶段。
依托此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慧创近红外作为子课题参与单位与国内多家顶级临床医院合作开展多中心研究,有利于慧创医疗形成全新且领先的康复筛查/诊断产品,为老年国人的康复事业贡献自主研发、适合国情本土解决方案。
授牌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鄂尔多斯市第四人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赤峰市精神卫生中心、德阳市人民医院、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自治区精神卫生中心
本次会议围绕着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临床科研最新进展,进一步讨论了近红外的应用前景及方向,为推动近红外技术发展、促进临床精准诊断带来了新的启示。
慧创近红外将继续聚焦近红外脑功能成像领域,围绕脑部疾病的预防、早筛、早诊和新型诊疗技术开展研发,以临床重大需求牵引基础研究,医企科研联动,以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新视角和新手段,共同开展脑科学领域项目研究,推进近红外脑科学研究平台建设,促进临床及科研专业人员学术交流,为中国乃至全球脑科学建设发展贡献力量,助力添彩。